找到相关内容4053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念头

    “思考本体”的幻觉。观照念头的方法是,明了它的生起,知道心里正在想什么,但并不介入思想的内容,也不随它引发一连串的联想,更不去分析它的内涵以及它为什么会产生。只是清楚地,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里,“思考...我们修学禅定和保持清醒的一个练习目标。不要使心昏沉和散乱,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,要尽量清清楚楚地,它的存在。  铃木大拙在《禅心》一书中曾经提到:  你在练习禅定时,不要企图阻止念头的生起。让它自动...

    Joseph Goldstein著 林武瑞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3353060.html
  • 观身

    第一个步骤是在,训练我们自己的身体,因此你就能比平常更清楚地它们,同时也察觉到在一呼一吸时,身体各部位松紧变化的微细不同之处。 下一步要注意,在空气中及皮肤上的湿燥情形。设法注意到...脸孔等)鼻孔、鼻窦、支气管或更深层的每一个内在器官,每个细胞,都充满温和的湿气;而当呼气时;体内的干燥则随呼出的气息而去。 随后,请密切注意,在吸与呼之时体温的微细变化。首先要注意到,吸入的气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0853208.html
  • “觉之教育”的实践原则及方法

    身体动作,这是依据佛陀在《大念住经》中所说的:  比丘于行时,:我在行。于住时,:我在住。于坐时,:我在坐。于卧时,:我在卧。此身置于如何之状态,亦如其状态而之。  此段经文的意思是...呼吸的进与出,使心不想到过去和未来,而只是单纯的觉知当下的呼吸。  (3)觉知感受  佛陀又说:  比丘在体验乐受时,:我在感乐受。在经验苦受时,:我在感苦受。在经验不苦不乐受时,:我在感不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054800.html
  • 五蕴次第建立观

    损益,如是观察,我想的妄执就可泯除,而唯有法想的念头存在,我法之想的想,在五蕴中属于想蕴,所以次说。无我有法的观想生起,通达我假法实,不再为扩展自我、丰富自我以起惑造业,于是一切烦恼就再也不超现行...贪受不生,以及舍染取净,都谈不上的。所以仍以顺观的次第为正观。  五蕴的次第建立,从上流转还灭二门观察,是可确定它必然如此的,然而就从这个观察中,使我们得一明晰的认识:有情的生死流转,是由于不善...

    见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386661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个性

      人间佛教的个性   文/净因法师   在巴利三藏《中阿含》中,佛陀明确告诫弟子们,他一生四处教化众生的目的只有两个:(1)让人们生命痛苦的普遍性,(2)化解生命痛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。佛陀一生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的。又由于普通百姓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是占绝大多数,因此佛陀常以深入浅出的故事启发社会各阶层的民众,佛法的精要,领悟生命的真谛。巴利藏《小部》的《本生经》和《所行藏经》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1674680.html
  • 修行人为什么不要论是非 ——白玛多吉

    觉悟的人才可以做到客观的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,否则我们看待事物一定是片面的、不公正的、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,以此片面看法就去谈论是是非非,一定是会犯妄语大戒的。这样导致的结果,轻则误人子弟,重...一些高僧大德针对一些事情做一些批判,那是因为他们可以客观、完整整个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,具有仅仅能够看一个人的外表就能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的能力,并且他们认为评判的事情是符合利益众生的修行原则,因此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5775592.html
  • 杀生之害

    为无情,如草木等);又因不同的业力作用,形成不同的生命形式。当人或动物被杀后的不定时间内,其神识即会离开身体形成中阴“意生身”,哪怕是在黑暗的情况下被杀,在其离开肉体后,即能被杀前后能感知的全过程,因为中阴形式的神识之本能是肉体形式之本能的九倍。何况这种被杀的痛苦场面,在他(它)未被业力牵引去投胎之前,每天的这一被杀时辰都将重复经历、重复显现,于是肉身时不能知道的、这时均能,因为神识有记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1875767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论

      见护法师: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论   “若人欲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”华严经觉林菩萨偈。   “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”,这是佛法的心要,一切大乘经典,禅门祖训,无不在阐明...世间,五蕴悉从生,无法而不造”   众生不能自主,为三界万法所困,若能空性,不为所著,则能运心转物,无法而不造,三界万法,尽在掌中矣。这就要修如幻三昧,由空入假观,善用心念,创造缘起,广度众生。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976906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言外的教诲

    生死的真相,不为俗情所牵。   另一方面,一般人在临终时,若不是痛苦不堪,便是虚弱昏昧,怎还能“为诸第子,略说法要”?佛陀的慈悲、定力,智慧,解脱,在这一刻披露无遗。正如蕅益大师所说,“最后警策...说法要”,简单的几个字,已刻画出世尊的身教楷模,佛陀确实做到以身作则,已然面对生死,生死,超越生死。   我也深信,很久以后,和尚将要入灭时,也必能安详自在,“为诸弟子,略说法要”,届时,我们这群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1376911.html
  • 身、受、心、法——四个察觉的对象(2)

    保持着充分的觉知;而当他在作出息时,亦同样保持充分的觉知,吸入一口长息,他“我正吸入一口长息”;呼出一口长息,他亦“我正呼出一口长息”。吸入一口短息,他“我正嘛入一口短息”;呼出一口短息,他亦“我正呼出一口短息”。  另外在《增一阿含经》的安般品》中,也有佛对此法门的开示。读者亦可阅读参考。  原始佛教中讲的安那般那法,是要修行人以传统静坐的方式来修持的。我发现修行人只要能把握住此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2767728.html